看这场人来人往

我看梅兰芳

   现实中,梅兰芳,梅畹华,戏唱的柔媚,人做得铮然。他七岁学戏,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并演刀马旦,一生誉冠海内外,将中国历史上众多女性角色演绎的风情万种,尽善尽美,才貌宛如再生一般。梅兰芳一生学戏,唱戏,入戏,出戏。只可惜我生不逢时,无缘品其戏,观其貌,只好细品他生平简介,去影院观其生平电影以略窥得其一点风流,丝缕婉转。

   电影周刊上讲梅家对黎明的演绎非常肯定,一再肯定他基本再现了当时的梅兰芳。我看完电影对这些明星的演技无甚感触。只觉得他们一干人等演的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坏,多多少少总得那时人物的一星半点的影子和风骨。后来想也许是戏份太浓烈,人物都像是纸上浅浅的一道水渍,就算是演得再有个性再纯熟,那也是戏的要求,根本映不出每个人的演技来。这里面的人都是跟着故事走的。既容不得虚构也不可造次,结果虽然略略拘谨,却无大碍,反而衬出那时人物带着枷锁一般的生活和心境。

   戏里的梅兰芳是孤独的,戏外的梅兰芳也是孤独的。是那种万人熙攘与街头,我独立其中却无人可谈一二的孤独,是做人太真太清高,容不得一丝一毫虚伪做作的孤独。他生来父母双亡,一个教他唱戏教他做人的大伯却教不了他如何放下身段在这肮脏世上活得容易些,哪怕稍微入世些,他也不至于如此孤单,如此茕茕孑立。梅兰芳身边的朋友和票友到何时都是一群人,却没有一个能懂他,能理解他——只有一个孟小冬,怕毁了他那份孤单也毁了他而选择离开他。那置身与万人中的孤寂,是该怎样才能派遣的孤寂。那没人可说话可解语的落寞,是怎样的落寞。他兀自一个转身一个背影,都是透出影片的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孤单感,让人看了眼眶不禁一红。舞台上刺出的钉子扎入青年梅兰芳的脚底,怜惜像钉子一样深深的扎到人心里。

   梅兰芳和孟小冬,仿佛徐志摩和陆小曼,是彼此投影在波心,却无法带走一片云彩,是懂得和怜惜,却无法再继续……有人问假如徐志摩没有遇到陆小曼,那假如梅兰芳没有遇到孟小冬。孟也许还是孟,梅的孤独却再也不会如此的浓,仿佛墨汁一样的化不开。之前是一个人的孤寂,就当这世上从来只有他清清静静一个人。然而生命的某一天,突然有一个人懂你,却不能走近你。那离开之后,就是看着想着念着却不能得到的渗入骨髓的孤单,可怜两个人放大无数倍的孤单。

    千万人看他,千万人品他。千万人说喜欢他,了解他。那样盛大的繁花映出的只有他孤单一人。他只能在他的戏里排遣忧愁和孤寂,在他饰演过的无数女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叹自己的心悲。台上的他女人的那么纯粹,台下的他男人的又那么彻底。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这样一个是是非非的他。在伶人的身份如此尴尬的那个时代,他的十三爷和他的大伯教导他要想不被人轻贱,就先不要自己轻贱自己。十三燕争了一辈子的脸面和身份,到最后还是被一个流氓混混糟践。那块“伶界大王”的牌匾高高的悬在空旷的戏台上。仿佛是往日无限荣耀,又反衬着此情此地的凄惨。聪明如梅兰芳,他想挣脱,他要挣脱那轻的毫无重量,却能要人命的纸枷锁。他用他一辈子的戏和情演出了他的时代和他的传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梅兰芳走了,带着他的无数故事和一辈子的孤独。空留给我们穿透世纪的华丽的传说和艳羡。 

   
评论